如何看待长和发声明回应港口交易 交易需合法合规!在瑞士日内瓦的谈判桌前,中美经贸代表团经过16小时的拉锯战,最终达成了一项“超100%关税降幅”的联合声明。同日深夜,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发布声明,首次正式回应出售全球港口资产的争议。这两件看似独立的事件,在全球经济格局重塑的背景下交织出一幅耐人寻味的图景:中国以坚定立场推动国际规则回归理性,特朗普在这场贸易战认怂后,精明的李嘉诚也不得不重新校准商业帝国的航向。
中美日内瓦谈判的结果被外界视为特朗普“悬崖勒马”的关键一步。根据双方发布的联合声明,美国将暂停对中国商品24%的关税加征,并取消91%的新增关税;中国也采取对等措施,同步调整反制措施。这一协议不仅让持续数月的“硬碰硬”博弈暂时降温,更展示了中国在当今世界的影响力。
几乎在同一时间,长和集团发布公告,针对出售全球港口资产引发的争议作出三点核心回应:一是强调交易“绝不可能不合法或不合规”;二是重申交易需满足法律监管及股东批准等条件;三是提前披露原计划在股东大会上说明的内容。这份声明的紧迫性与中美经贸关系的缓和形成了微妙的时间线重叠。
自2024年末,长和便开始接触贝莱德-TiL财团,商讨出售覆盖23个国家、43个港口的资产包,其中最核心的标的包括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巴尔博亚港与克里斯托瓦尔港。这两座港口掌控着全球贸易大动脉,2024年集装箱吞吐量占巴拿马全国39%,其战略价值堪比马六甲海峡的锚点。
尽管这笔交易能为集团带来190亿美元的现金流,但其地缘政治敏感性引发了多方担忧。中国外交部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明确表态,要求交易方不得规避反垄断审查,并强调“维护国家主权和市场公平”。
从英国脱欧后火速抛售欧洲电信资产,到此次清仓式出售港口业务,李嘉诚的决策始终紧扣“风险对冲”。当中国监管部门要求交易“不得规避审查”,李嘉诚家族曾经游刃有余的资本腾挪术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香港《大公报》连续发文警告,梁振英在社交媒体上的间接批评,使这场商业交易上升到了意识形态层面。
长和港口交易与中美关税谈判的同期推进揭示了一个深刻的现实:全球化2.0时代,商业行为已无法脱离国家战略的框架独立存在。中国监管部门对反垄断审查的强势介入以及外交部“维护主权”的明确表态,为跨国资本划定了清晰的边界。
对李嘉诚而言,此次事件或许是一次迟来的“觉醒”。当“在商言商”的旧法则遭遇“国家利益优先”的新秩序时,顺应规则而非挑战规则才是长远发展的根基。正如中美谈判所证明的——即便强如美国,也需在平等对话中寻求平衡。
文字来源于网络。发布者:锦鲤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ndaicb.cn/7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