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晚间,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嘉定支行就网传一客户在该行购买金条发现疑似杂质的情况进行了回应。经第三方机构检测,相关金条的金含量为99.99%,无质量问题,网传消息不实。
工行上海市嘉定支行表示,一位客户在该支行辖属南翔支行购买了两款金条。5月7日,网传在上述金条剪开加工过程中发现疑似杂质。银行高度重视此事,在与客户协商一致后,将这两款金条送至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国家金银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上海)进行质量检测。送检和领取检测报告环节均由上海市嘉定公证处办理证据保全公证。
检测结果显示,两款金条的金含量均为99.99%,无质量问题。经专业方式清洗,疑似杂质已脱落,应为金条售出后的外部附着物。以上结论获得客户的认可。
工行贵金属专席客服人员表示,工行的“如意金条”委托上海黄金交易所指定的国有大型精炼厂加工生产,均获伦敦金银市场协会(LBMA)“可提供标准金锭企业”认证。自去年9月份至今,工行与山东招金金银精炼有限公司、中钞长城贵金属有限公司、东吴黄金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黄金集团黄金珠宝有限公司一直有业务合作。
济南花园东路一家工行的工作人员赵先生透露,银行出售投资金条的利润空间不足2%,远低于掺假带来的声誉风险。以2024年工行贵金属业务为例,其利润率仅为1.8%,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银行销售的金条需通过交易所质检、第三方抽检、银行复检三道关卡,掺假可能性极低。若金条掺假,银行将面临监管重罚、品牌价值缩水及消费者集体诉讼,损失可能超过百亿元。此外,工行承诺对自有品牌金条提供无条件回购服务,若消费者对成色存疑,可凭国家认证实验室出具的质检报告申请换货或退款,银行将先行赔付并追责供应商。
家住潍坊的高女士分享了她在工行购金并在金店打金的经历。去年11月,她以629元/克的价格在工行购入20克金条,在潍坊一家打金店加工成古法手镯,加工费25元/克。金店熔炼时金水颜色纯正,未发现异常。济南一位打金店老板许师傅表示,银行金条的密度和熔点与普通金条无异。若掺杂其他密度相近的金属,需要专业光谱仪才能检测出来,但普通熔炼设备无法掩盖物理特性差异。若掺杂钨、铱等密度相近金属,金属熔点差异会导致金水表面出现气泡或分层。
国家金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的一位专家指出,市场上所谓的“假金条”多分为两类:一是“以次充好”,即成色未达标注标准,此类问题多见于小作坊加工产品;二是“包金”,即用钨芯包金,但此类产品密度与纯金差异明显,普通消费者通过称重即可识别。银行体系内流通的金条因需通过上海黄金交易所认证,每根金条均有独立编号及质检证书,掺假风险极低。黄金的物理特性决定了其难以被完全“伪装”,任何偏差均会导致质检不通过。
文字来源于网络。发布者:锦鲤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ndaicb.cn/7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