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邱延波
论文如枷锁,困尽天下人。
据澎湃新闻报道,近日,护士论文出现“男性子宫肌瘤”事件,再次引发人们对论文发表的争议。这篇题为《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的情绪和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效果》的论文,发表在2017年6月的《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文中称“选取了子宫肌瘤患者8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8例,女12例”。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官方微博5月5日发布情况说明称:经核查,网传论文存在学术不端问题。依规依纪给予护士霍某某记过处分、降级处理,取消其五年内各类晋级晋升等资格。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特有疾病,男性没有子宫器官,论文中出现男性子宫肌瘤病例,极其荒谬。这种原则性的低级错误,暴露了期刊审稿与学术规范的严重失守,扭曲了发表论文的初衷。
不仅医护人员,中小学教师、大学教授,甚至与学术无涉的职业,皆被论文考核困扰。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杨思洛说,职称评审在名额有限的情况下,为了可操作性和“公平公正”,一些评审委员会便把论文当成重要指标,甚至出现了“唯论文”的标准。只有解除唯论文的束缚,才能释放出人才活力。
一、论文乱象,天下皆苦
荒谬论文,并非个例。
据大皖新闻报道,网上可查询的还有多篇妇产科论文出现了男性患者,他们患的疾病包括子宫出血、宫颈癌、卵巢肿瘤等。
如2015年9月,《实用妇科分泌》杂志,第二卷第9期,江苏省南通市妇幼保健院沈某燕发表的《妇科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治》论文中,记载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妇科子宫出血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男性20例,治疗组男性20例。不再一一列举。
这些荒谬的论文,有的已经发表近10年了,这样的低级错误,竟无人察觉,直至网友揭露。
为何荒谬频现?唯论文评价是祸首。医护人员为评职称、争绩效,被迫“水”论文。 护士霍某某,仅具护理资质,却需发表学术文章以求晋升。 她或许只求“发表”,而所在单位也只看是否有论文发表,根本不关心论文到底是什么内容,是否真正具有科研价值。
类似乱象,遍布全国。从乡镇卫生院到三甲医院,从中小学到高校,从基层公务员到银行职员,论文成为从业者的“紧箍咒”。
(图片来源:新闻晨报)
论文考核,是否人人必要?
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研究员、湖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副编审胡小洋认为,并不是所有行业的从业人员都需要通过论文来展示自己的业绩水平和学术造诣。
医护人员以救死扶伤为本,中小学教师以教书育人为责,学术研究并非其核心职责。 撰写论文,耗费心力,却对提升本职能力没有太大帮助。大多数情况下,不具有学术研究能力的各行各业的工作者,所写的论文,多为应付考核,学术价值微乎其微。
有中小学教师无奈地说:“教学生已筋疲力尽,哪有精力钻研学术?论文只能花钱代写。”
论文考核,逼迫从业者走上造假之路,学术尊严何在?
二、期刊牟利,火上浇油
此次护士论文出现“男性子宫肌瘤”事件,只处罚作者,治标不治本。
据极目新闻报道,《实用妇科内分泌》2017年刊文超3190篇,涵盖小儿CT、饮用水检测等论文,质量令人生疑。 代发机构报价,版面费4000至1万元,可代写代发。 编辑甚至明言:“无需投稿者提供稿件,只需出钱。” 如此期刊,形同“论文超市”。
期刊乱象,源于供需失衡。论文需求旺盛,优质期刊稀缺。 普通投稿难比登天,逼得作者“剑走偏锋”。 卖版面、代写代发产业链应运而生。2023年,某代写机构宣称:“《实用妇科内分泌》一周录用,知网收录,护理作者也行。”
(图片来源:博主“小儿外科裴医生”)
期刊牟利,助长学术腐败。有些高校教师为了评职称,必须要求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甚至还必须要有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论文。这些核心期刊的论文,动辄要上万的“版面费”。2025年,部分中介的报价已突破8万元。部分高校教师为了发论文,不得不找关系,走后门,花高价,甚至学术造假。
要根除论文乱象,必须严惩期刊乱象。“论文超市”不绝,荒谬论文只会层出不穷。
三、唯论文评价,必须打破
唯论文评价,由此产生的弊端,有目共睹。
首先是不重视质量,导致大量“水”论文出现。论文是否创新、数据是否真实,无人深究。只要发表,便算“功绩”。
其次,助长形式主义。从业者疲于应付论文,本职工作反受掣肘。
再次,滋生腐败。代写代发产业链猖獗,学术沦为金钱交易。 还有一点,可能会埋没人才。有些优秀的工作者,业务突出但不擅长写论文或不屑于造假,可能因此错过晋升,甚至被边缘化。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破除“唯论文论”,势在必行。
当前北京、上海、广东、山东等多地均已明确提出破除“唯论文论”,加快构建多元化职称评价体系。山东省最新发布的《山东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价标准条件(试行)》(2023年),在职称评审各个环节,不得将论文、科研项目等作为推荐申报必要条件,不得把论文篇数和SCI(科学引文索引)等相关指标作为前置条件和评价的直接依据,重点以业务工作数量和质量作为推荐申报条件。
论文写作,应为有志学术者自愿选择,而非硬性要求。只有破除唯论文枷锁,建立以实绩为本的评价体系,如医护考核应重临床能力,教师评价应重教学质量,方能让从业者专注于本职,让学术回归本真。打破唯论文束缚,人才更有活力,社会更有活力。
文字来源于网络。发布者:锦鲤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ndaicb.cn/6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