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腻了马拉松的中产,在越野跑里找存在

玩腻了马拉松的中产,在越野跑里找存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三联电子厂Pro,作者:森赛,头图来自:AI生成

以前贫苦山区的孩子们翻山越岭,是为走出大山,如今,一群走出大山的城里人,付费体验同款。

凌晨四点,北京郊区的山路上,外企副总何腾正踩着碎石陡坡往上攀。他背着水袋包,脸上是昨夜加班未褪的疲惫,脚下却踩得坚定。

他刚刚在群里发完最新一版汇报PPT,几个小时后还要飞上海谈判,体检报告显示轻度脂肪肝。朋友圈留下了他近期的行程:“翻越最后一段山脊,才知道自己是谁。”配图是山顶日出,红得很用力。

越野跑成了这届精英中产的流行病,或者说,是他们在“每天都快迟到”的人生状态里,最后的自救出口。

“当用KPI来量化越野跑的数据,‘我还行’都成了心理坐标。”

有人说这是都市修行的升级版,周末不去露营,不泡健身房,不蹲办公室里复盘,而是带着速干衣和碳纤维登山杖,翻山越岭,完成一场带痛苦滤镜的自我对话。

从运动APP上来看,他们的体能、意志力和审美都在迅速进阶,和职场一样,讲究策略、节奏、数据比拼和完赛门槛,连水袋补给都得有计划。

你很难界定这是一项运动,还是一种有门槛的群体仪式。

中产在山林间默默排队、奋力前行,只想在这个城市的郊外不再落后。从写字楼的会议室,到山腰的折返点,他们保持着同样的焦虑节奏,只不过换了地形和高度。

他们跑,似乎也不是为了放松,可能是为了找到自己还能承受多少压力,也可能,只是想出去透透气。

一、中产正在把山地越野跑变成身份工程?

80后的中产,大多数没有体育启蒙的童年。小时候体育课被语数英借走,跳绳没跳过10个,仰卧起坐的标准动作只在图解上见过。如今人到中年,要在山地跑50公里;当年没赶上体考新政,现在靠越野跑在朋友圈集体找补回来。

“我们是中年人的特种兵选拔赛”,一位在重庆跑了三场越野的外企HR这么总结。

越野跑看起来野,但有人跑了几次,也感觉有些变质,“它的圈层化、组织化极高,现在不打高尔夫,不马拉松了,就越野跑。”

“你得先跑进一个跑团,然后才能被拉进另一个更贵的跑团。”

在北京望京上班的金融女白领Jessie说,“我们团的铁律是:没有UTMB积分,别说话。”

玩腻了马拉松的中产,在越野跑里找存在

这是越野外交的潜规则:不只看腿力,更看履历和装备细节。UTMB的报名门槛是:你要先跑完几场认证赛事,提交完赛证书,还要刷到足够的积分。说白了,没人是临时报名的,都是带着履历来的。

你以为大家是为了健康?错了,是为了在苦难中找自由。一位互联网大厂的项目经理,直接在社交媒体上坦白:“我在公司受控太久了,终于能有一个地方,全靠自己上山下山,不用审批,不用开会。”

越野跑在他眼里,成了一种野外版的权限回收。

而这项运动本身就自带筛选机制,确实需要一定的“权限”来解除门槛,比如装备用料讲究,一根专业登山杖能顶一双AJ;鞋要大V底防滑、衣服要dry fit、头灯要抗电、能量胶要对口味,还得会识别地图和海拔曲线。

真正能完成一场50公里越野的人,没有一个是佛系的。“光是准备参赛装备的思维强度,就和策划一场中型婚礼差不多。”

但也正因为这样,它成了中产中年们最理想的逃生出口。越野跑被参与者们将压力转化成有章可循的挑战。

它有标准、有路径、有结果,失败了还有数据复盘,下次可以再提升。“太熟悉了,跟工作完全一样,唯一的区别是山里不能用Excel。”

与城市马拉松的开放、轻松、全民参与不同,越野跑一直保留着一种“艰苦感”和“门槛感”。

你不能轻易加入,加入后也不轻松。

毕竟没经过系统训练的人们,连越野都费劲,何况又是在崎岖的山路中健步如飞。一旦你下决定在某个周末走进深山,就会发现,没人跟你high-five,只有岩壁、爬升和GPS轨迹图。“这比赛不是跑给别人看,而是跑给算法看,和自己算账。”穿着Hoka的跑者何腾边说边摆弄着他胸前的运动手表,一个记录了他过去4个月总海拔爬升的数据宝库。

近年来赛事暴涨,从重庆武隆到安徽黄山,从柴古唐斯到四姑娘山,UTMB中国分站、TNF 100各地铺开,报名比演唱会还难抢。

有时名额开放五分钟,微信群里就传出一片“抢到了!兄弟们山上见!”的狂欢。不久后,就能看到一群穿着亮色压缩裤的人在山顶直播喘气。

作为目前门槛最低,但门槛也最高的运动项目,越野跑并不是简简单单地在山林中长跑,人们需要考虑如何躲避野狗和野猪,还要考虑野蜂追逐的花期,需要考虑风速、湿度和天气,也要观察地质地貌,防止深一脚浅一脚,当你学会了用六星定位和具备了夜跑能力,那这整体的身体素质,基本和特种兵无异,“和机场的巡逻士兵确认过眼神,能算半个同行。”

一些中产也需要一个不被工作定义的身份。有人在简历上写“曾任首席执行官”,“长江商学院X期毕业”,也有人在简历后面偷偷加上一句:“越野跑100km完赛者”,“在都市中,哪个title更牛,脚趾头都能想明白”。

一种带血带泥的自我叙述,同时,也在山林间悄悄生成,不是只会开会的废人,我还能在凌晨三点用头灯翻过山头,在雨雪中独自下撤,还能全程不掉速。

在一场不靠人脉、不看出身的比赛里,靠脚和意志赢一次,这很少见,甚至有点奢侈。“至少在山里,不会有人突然发个钉钉会议邀请给我。”一位刚刚从深圳跑完回来、晒得通红的跑者说,“山顶上没有老板,只有自己。”

二、装备进阶三阶段,从模仿消费到装腔鄙视链

和马拉松一样,越野跑具有更高维度和更烧钱的装备阶梯,一切都始于一个背包。

最初你只是想找个防水透气、能挂水壶的实用款,想着周末去山里走走。但在小红书和知乎刷了两晚之后,可能才发现,背骆驼或哥伦比亚上山,就像穿优衣库去米兰时装周,没人会说不对,但有人会觉得自己像个新手。

玩腻了马拉松的中产,在越野跑里找存在

杭州一位做平面设计的女生参加过凯乐石的大师赛,她有自己的领悟,“穿得不够复杂,我都不好意思进补给站。”她用的装备清单可以拉满一张A4纸:Salomon ADV包、Hoka OneOne缓震鞋、Leki碳纤维杖、韶音骨传导耳机、Garmin Forerunner 965手表——听起来像是在备战一次微型火星登陆。

全套加起来要超过2万元,鞋需要准备两三双,一旦跑起来,鞋底的损耗十分夸张。

刚入坑的时候,大多数人都处于模仿期:你刷到谁穿什么,你就抄什么。凯乐石、迪卡侬、基础款Salomon几乎是新手三件套,购物车里的逻辑很简单,“别人推荐的肯定错不了”,“配得齐先说”。

玩腻了马拉松的中产,在越野跑里找存在

有人回忆自己第一次上山,背着凯乐石30L包,水袋嘴都不会吸,一身装备穿得整整齐齐,反倒因为穿得太新,在山上被人误以为是品牌地推。

但真正的装备觉醒,是从你意识到“装得像”≠“跑得动”那一刻开始的。

你开始追求精细功能分工:头灯要够亮,外套要防风,跑鞋要区分夏冬款,能量胶口味得轮换避免审美疲劳。耳机也得是骨传导的,避免长时间封闭造成听觉疲劳,连压缩裤的材质都要区分“蓄力型”和“恢复型”。

与此同时,你也走进了装备鄙视链的深水区。曾有跑者认真讲解:“鞋是MBTI,最能看出人。”迪卡侬MH系列是小白标配,Nike Trail和Adidas Terrex是潮人来打卡的,昂跑和Salomon 则是new money,到了Hoka OneOne或Lowa才算开始在研究技术路线,La Sportiva一上脚,身边人就默认你不是来玩的。

玩腻了马拉松的中产,在越野跑里找存在

鄙视链不止鞋,还有手表:佳明是传统派,表盘大,数据全;高驰是性能控,外表低调;COROS是小众极简,懂的都懂。耳机更不用说,韶音是稳妥派,无耳式是潮流派;连背包也能吵起来,有人坚持Salomon ADV系列轻盈贴身,有人只背Nathan图稳定,有人要用小鹰图个背负系统。

这时候的中产,朋友圈已经开始出现“夜跑光影图”“补给站速干布平铺图”“压缩裤与手套撞色搭配图”,配文从“今天状态不错”变成了“第一次上UTMS,选的是Hoka Mafate 4 + Skin 5,天气闷湿,补了2次盐丸,头灯用的是Black Diamond 400流明”。字里行间透露着一丝“我跑的是对工业制造的理解力”的优越感。

何腾说自己已经到了某种自定义阶段,装备消费就不是买,而是调度。“这场带哪双鞋?”“这场带哪套水袋?”开始按赛道选功能,按地形选抓地力,按气温选透气区,甚至还会做表格:赛道资料+天气预报+能量配置+装备列表,“上山前像在写PPT”。

玩腻了马拉松的中产,在越野跑里找存在

尼尔森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越野跑者年人均装备开销已达到1.6万元。其中最贵的不是鞋,而是表,甚至还有人为了手表的光电心率更精准,特地把手臂晒出一道环状的表带痕。而鞋作为消耗品,一双越野鞋两三千,但一年可能需要购买四五双,这才是真正烧钱的深坑:一双专业越野鞋寿命大概400公里,意味着三个月一换;一场百公里越野赛,可以毁掉两双鞋。背包、登山杖、防风衣,轮番上场,每一样都在撕扯中产的自尊与信用卡。

“人类可以徒步千里,但前提是肯花钱。”一位从UTMB回来、全身顶配的资深跑者坦言。她总结:“花了一万八,感觉自己终于不像在爬山,而是在参与一场时尚快闪。”

在越野跑的世界里,“跑不跑得快”这件事永远有变数,但“穿得像不像贵”则写在第一印象里,像一封自我介绍。在山顶的大风中,有人喘着粗气往前冲,有人一边补盐丸一边自拍,还有人可能正低头看着找条备用鞋带,把开了脚的跑鞋绑上。

三、越野跑的精神幻觉,把失控的生活,压进山道

没人天生爱受苦,但在越野跑这件事上,苦早就不是目的了,它成了一种方法——一种帮助中产从生活的元婴期里挣脱出来的、带温度的工具。

越野跑有一种奇怪的吸引力:它并不鼓励速度,而是劝你慢下来。不是比谁跑得快,而是比谁跑得懂,因为长赛段得跑好几天,第一天拼尽全力,很可能会影响后面的成绩,而短赛段还得懂配速、懂节奏、懂怎么在第7公里的下野坡时扛住胃抽筋不放弃。

中产在山里学会自洽、学会低配输出、学会闭嘴喘气,学会在小腿酸痛的同时判断还剩多少能量胶。

真正沉迷越野跑的中产,不是因为爱赢,而是因为爱“完赛”——这个词不只是“到终点”的意思,它更像一种精致的“自律+苦难”供奉仪式:你为它训练了一个月,为它戒了糖、限了盐、练了爬坡,所有的克制都不是为了别人点赞,而是为了在终点线前那一下,把生活的混乱压进一张笑着的照片里。

而这份修炼的结果,是可以写在简历里,没人会记住那复杂的分分秒秒,但会记住那种在甘肃黄沙中的完赛的画面感。

这成了一种中产最经典的精神分裂:在最简单的运动中,投入最烧钱的预期。

有人说越野跑是成年人的“体育补课”,是对那个年少时逃掉的800米的一种延迟偿还。装备再顶、照片再美,本质上每个人都在山里寻找那个自己错过的体育老师,那个会对你说“你还可以再撑一下”的声音。

如今没人逼自己跑了,反倒是自己,在拿着一块钱一公里的完赛奖牌,认真给自己颁奖。

城市里人没得选,在山里可以决定上不上坡。

何腾至今都记得在柴古唐斯迷路,遇到的那位穿解放鞋的老伯,“他在林间给我引路,轻盈跳跃,就像神明。”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三联电子厂Pro,作者:森赛

文字来源于网络。发布者:锦鲤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ndaicb.cn/6440.html

(0)
锦鲤财经的头像锦鲤财经
上一篇 2025年5月7日 下午4:52
下一篇 2025年5月7日 下午4:57

相关推荐

  • “学了蛤蟆功,打跑资本家”

    出品 | 联合网青年文化组 作者 | 渣渣郡 本文首发于联合网年轻内容公众号“那個NG”(ID:huxiu4youth)。在这里,我们呈现当下年轻人的面貌、故事和态度。 都市神话是时代的哈哈镜。 打倒资本家是这个时代最流行的神话,也是都市神话文学母题“roughneck – 粗野工人”的新版本。 如今,中国抖音为这种神话提供了更新补丁: 学习蛤蟆…

    2025年5月2日
    1100
  • 现实AI究竟如何落地,这些零售消费企业已经探过路了

    出品丨联合网智库 头图丨4月28日大鲸AI峰会现场拍摄 当下拥抱AI已经成为行业共识。然而聚焦到业务的落地层面,各家的进展却参差不齐。在真实的商业场景中,AI究竟解决了哪些核心问题,带来了哪些可衡量的价值? 基于此,4月28日,由联合网及联合网智库主办、香港城市大学大力支持的大鲸AI峰会零售消费专场在杭州成功举办。此次大会汇聚了学界领袖与产业先锋,共同探讨了…

    2025年5月1日
    1000
  • AI教父站到了OpenAI对立面

    出品|联合网科技组 作者|孙晓晨 编辑|苗正卿 头图|视觉中国 日前,一封公开信拦在了OpenAI的重组之路上。该公开信由诺奖得主、AI教父Geoffrey Hinton联合10名前OpenAI员工及其他业内人士共同发表,要求停止OpenAI的重组计划。 信中强调了OpenAI的宗旨使命,即“确保通用人工智能造福全人类”,而且其公司章程也表示,任何构建AGI…

    2025年4月28日
    1500
  • 痴迷宝可梦的欧美人,把皮卡丘炒到3800万

    出品|联合网商业消费组 作者|周月明 编辑|苗正卿 题图|视觉中国 在上海市中心一家卡牌道馆内,十几位年轻人围坐在长桌前,指尖翻飞间,皮卡丘、喷火龙等经典宝可梦形象在卡面上跃动。一张“PSA评级为10”的初代喷火龙卡被郑重放入防弹玻璃展柜,围观者举起手机记录这一刻——这不是动漫展现场,而是卡牌交易市场的日常缩影。 (联合网注:PSA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受信任的…

    2025年5月5日
    1600
  • 大众要投资建设覆盖全美的充电站网络,特斯拉也没闲着

    这是传统车企与新兴车企在充电设施上的对决。

    2017年4月17日
    3132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