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东来早该“闭麦”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青鸟消费,作者:黄晓军

其实压力很大。上一次与梅见小伙伴交流过胖东来,还写过他的选品逻辑,及其背后的供应链变革。

最后,捧的捧,骂的骂。

这其实已经显露了胖东来所面临的问题,一家企业或者一个企业家正在被“饭圈化”。

包括这次@柴怼怼的事件,于总在抖音上又是设置私密、又是连发多个视频,还声称考虑关掉胖东来……

最终,舆论大燃,像极了爱豆被欺负后,粉丝们集体愤怒宣泄。

从理性的商业思考来看,这其实不好。

首先,饭圈化确实是当下企业击穿信息冗杂建立用户认知的关键手段。

从雷军到周云杰,老板IP对于品牌的传播真的太重要的。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这段时间的外卖大战。京东善用舆论,先是东哥搅动风云,后有奶茶妹妹频繁现身,舆论热度一直都在。

美团则正如王兴一样,像个理工男。

别人说他“二选一”,他说我没有。怎么证明,还记得张麻子的义子说自己没喝豌豆汤,把自己肚子划开给人看。

其实在舆论世界里,是否“二选一”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大众作为弱势群体,情绪到位了。

舆论永远是极端情绪占上风。

美团要做的是,解释后调转方向,用其他的情绪化事件转移舆论注意力。比如关心一下骑手、商家啥的。

最终是在舆论中争取朋友,而非一直揪着对手讲道理。

就事论事不得行,舆论是不讲道理的。

《弱传播》就提到,舆论的爆发是情感的爆发,而不是道理的爆发。

扯远了。回到胖东来,他应该也很会玩舆论。

比如@柴怼怼这事儿,于总在线上开播,真情实感,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好感。

并且,反应很大,不仅把自己的账号设置为私密,还说不处理就关闭胖东来。

这么大的企业,这么好一个企业啊!不能因为一个蹭流量的人,说关就关。

一时间,舆论偏向胖东来。官方去调查,平台出声明。

三表也在文章中提到,其实于总还有另一种办法,啥都不说,反馈意见让平台处理,提交证据报官。

为什么于总会选择把这件事放大呢?

人们猜测是这些年太多网红传谣蹭流量,于总实在是忍不住了。这个舆论环境,这个营商环境,对一家好企业不友好。

我赞同。

但个人认为,胖东来早该闭嘴了,或者现在闭嘴,可能是最优解。

为什么?

网红蹭流量在于胖东来有流量,根本在于流量。

你要求平台或制度去限制,其实是没办法限制的。制度只是标记自由的底线,但哪儿有流量就蹭哪儿,实际上是人性。

胖东来主动放弃全国流量,有何不可?

很多人说,这么多流量为什么要放弃?人家企业不需要发展吗?

那要看是什么企业。

美团、小米、京东这种互联网公司,是规模经济可以带来资本效益,甚至通过网络效应实现赢家通吃……所以,舆论和流量对他们而言是应该去做的。

但胖东来不需要。

如果胖东来未来要成为沃尔玛、永辉啥的,也是需要这样的流量加持,但从于总一直以来对外灌输的观点是:

胖东来不会。

胖东来走到今天,我们不谈爱与自由等文化,其实是靠极致化提升个体效率(单店坪效),去对抗规模经济的逻辑。

所以胖东来给员工远超预期的工资,这样才能让他们严格执行多达3万字的员工手册,从而实现门店的精细化运营。

换句话说,当行业沉迷规模扩张、低价竞争、资本游戏时,它选择回到零售本质:用小规模实现管理可控,用高投入激活员工价值,用确定性体验黏住客户。

这样的模式,其实存在两个比较明显的依赖:

第一是依赖于话事人强大的自控自律。

要是换一个话事人,或许会很快被同行或现状影响,要么激进扩张,要么消极萎缩,甚至可能资本介入。

此外,高度依赖于总个人魅力的企业价值观,也可能崩塌,或者执行变形、分配机制失衡。

第二,也是很重要的一点,依赖于“小而美”。

管理可控一般要求小规模。管理10多家店只需要一张表格,管理1000多家店可能就需要一套复杂的利益博弈系统。

一旦规模起来之后,管理损耗可能达到 “幂次差距”。于总也一直在谈,压计划、有意控制收入增速。

不只是管理损耗要求谨慎增长,对员工的分配也不利于大规模扩张。

过快的增长还会提高员工对分配所得的预期,一旦没能满足或超出预期,我相信最终的执行也会变形。

这亦是人性。

综上所述,胖东来实际上不需要大幅增长,不急于扩张规模。

那么,这家公司最合适的做法就是保持今天的声量,甚至可以回到联商网推东来总裁班的那个时候。

这对于稳定极为重要。

你看,目前舆论已经有点反噬的感觉了。

平台上开始有人质疑,以前怼价值观没这么大反应,而下怼具体的产品就毛了,是不是怕禁不起查?

还有人觉得,为什么关闭胖东来会被视为一种威胁呢?于总自己的公司,开关全凭一句话,放话是给官方听还是平台听?

舆论就是这样。简单粗暴的选边站,有支持声也有反对声,全世界只有一种声音,那就没有舆论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青鸟消费,作者:黄晓军

文字来源于网络。发布者:锦鲤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ndaicb.cn/9562.html

(0)
锦鲤财经的头像锦鲤财经
上一篇 2025年5月27日 下午7:27
下一篇 2025年5月27日 下午7:28

相关推荐

  • 宁王有“贵人”

    作者|Eastland 头图|视觉中国 2025年3月15日,宁德时代(ZH:300750)披露了《2024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营收3620亿、同比下降9.7%;扣非净利润450亿、同比增长12.2%。 4月10日,港交所对宁德时代H股上市申请进行了聆讯(招股文件于2025年2月11日呈交)。 高增长期已结束 过往五年,宁德时代营收增长了620%…

    2025年4月29日
    2500
  • 对于“4.5天制工作日”,我投下 “反对” 的坚定一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评论员毕舸,作者:毕舸,题图来自:AI生成 四川绵阳近日抛出一份提振消费方案,其中“2.5天休假模式”的提法颇引人注目,还上了热搜。 这一设想说新不新,说旧不旧。十年前国务院就曾为这类探索开过口子,如今十余省份文件里都嵌着类似表述。 政策初衷不难理解:多放半天假,人们多消费,市场添活力。可细究起来,这道政策裂缝里透出的光,终究没能照进现实…

    2025年5月26日
    1300
  • 小米做芯片,我是支持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判官老司机,作者:判官,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我12号写了篇文章,提到由于安徽SU7事故的影响,小米包括自研芯片在内的一系列产品和技术发布会无限延期,结果19号就被雷总打了脸。 雷总宣布,小米的自研芯片及搭载的手机15SPro,和YU7等产品,将在22号发布。这里边大部分产品,原计划4月份小米15周年庆时发布,确实延期了一个月,所以我要找补…

    2025年5月21日
    2800
  • 招行居然被反超了

    12家股份制银行2024年业绩对比三家头部股份行2025年Q1业绩增速对比三家头部股份行2024年主要业务指标表现 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刘国辉 图片来源 | 视觉中国 四月底,A股上市银行2024年报以及2025年一季报披露完毕。未上市的银行也大多发布了2024年业绩。对比一下12家股份制银行在2024年的财报表现,有亮眼业绩的是兴业银行和中信银…

    2025年5月14日
    1900
  • 国际品牌怎么才能守住中国市场?

    国货品牌进攻二十年,已经远远超过外国品牌了吗?或许这是一个错觉。 近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等权威机构,利用淘宝天猫平台的消费大数据,发布了“全球品牌中国线上500强榜单”(CBI500)。可以看出,国际品牌在中国发展势头依旧迅猛,TOP500中有156个国际品牌上榜,苹果登顶全球榜首。 国际品牌在多个行业牢牢占据第一:3C数码行业的苹果,美妆行业的欧莱雅…

    2025年5月24日
    11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