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庆荣昌的高书记因卤鹅事件备受关注。他的一段话再次引发热议:“药店十家,健身房只有一家,开这么多药房干什么?”媒体纷纷报道了这一“药店扎堆”的现象。
从语境来看,高书记的发言可能基于某些数据调研。据证券时报报道,截至2024年,我国医药零售店已超过70万间,这意味着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有的店均覆盖人数仅约2000人的医药零售市场。相比之下,美国和日本的药店平均服务人数分别为6250人和6285人,而世卫组织建议的标准是2500人每店。显然,中国的药店数量显得有些过多。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2023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2023年全国广义健身类场馆数约为11.7万家,其中商业健身俱乐部36447家,健身工作室42177家,数量远不及药店。这种现象看似民生服务更普及,但背后更多是市场和资本对庞大客流量和收益预期的追逐。
五一假期期间,医院内人满为患,排队看病的人络绎不绝,医生们却习以为常。有人调侃说,医院比景区还火爆,且没有淡旺季。这反映出医疗资源紧张的问题。
高书记的发问可以从两个层面理解:一是对药店企业提出质疑,市场已经饱和为何还要继续扩张;二是劝慰世人,与其依赖药物,不如通过日常健身来维护健康。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并不简单。市场行为并非完全理性,短期内靠规模扩张占据市场份额后,盈利话语权会更大。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有时并不是不想健身,而是身不由己。
近两年,药店数量迅速扩张。例如,大参林、益丰药房等“万店药房”去年上半年新增门店数量都保持在千店以上。然而,各大药店的账面表现并不理想。例如,国药一致的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1.5%和10.4%。A股六大连锁药店中,仅益丰药房净利增长,其余五家业绩下滑,漱玉平民全年亏损约1.89亿元。
尽管如此,药店仍在疯狂跑马圈地,同时闭店率也在上升。据中康数据预测,2024年全国零售药店关店数量约3.9万家,闭店率达到5.7%,平均每天有107家药店倒闭。这种激烈竞争让人联想到其他行业的类似情况,如汽车、家电和零食店铺。
关于运动,据报道,荣昌市民多次偶遇高书记晨跑。虽然不能说国人不爱运动,近年来马拉松在各地盛行,公园晨练和广场舞也长盛不衰,但群体分化明显。有些人没有时间,有些人单是工作就已经足够“运动”。
此外,国人有一种健康焦虑,这种焦虑可能来自饮食、生活环境等因素。事实上,国人不仅在国内药店买药,出国旅游时也会大量购买药品。据日本观光厅数据显示,2024年春节假期中国访日游客达68万人次,其中73%的游客将药妆店列入必访清单。大阪心斋桥商圈药妆店春节销售额同比激增210%,感冒药、肠胃药等OTC药品销量居前。
中国人爱买药囤药,与不安全感有关。商人热衷开药店,也是出于对市场需求的洞察。资本并不愚蠢,他们看到了市场的潜力。
文字来源于网络。发布者:锦鲤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ndaicb.cn/6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