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集体“倒贴做科研”?

高校教师,集体“倒贴做科研”?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蔚青学者说,作者:与你同行的,题图来自:AI生成

博士毕业,披荆斩棘,一路厮杀,终于戴上高校教师的“光环”。

本以为从此苦尽甘来,可以“丰衣足食”,不想踏上漫漫科研路,起点却是“自掏腰包”。论文版面费、差旅经费、实验耗材、纵向课题预实验、横向项目垫资……考核要求面面俱到,高校老师集体“倒贴科研”愈演愈烈。

当科研理想撞上生存现实,这场无声的“生存游戏”究竟该如何破局?

国自然“倒挂”,入不敷出?

国家级项目如今已是大多高校教师晋升考评任务单上的“硬通货”。

高校科研人,每年头等大事便是国自然项目的“申请之战”,近两年资助率随申请人数激增而下跌,覆盖面广的青年C、面上项目的资助率更是“破历史新低”,面上资助率甚至“濒临红线”。刚刚公布的2025年国自然项目接收总量已经破43万,竞争再度加剧。

在这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竞争中,“中标”已非易事,但更残酷的真相是:不少申请人历经好一番艰难突围才拿到宝贵的资助,回过头算了算账,却发现自己在项目上的投入成本,远远大于获资助金额

高校教师,集体“倒贴做科研”?
图源小红书

以医学口的青年C项目为例,资助金额通常在30万元左右。但项目“中标”所需的中科院一区文章的实验成本就可能高达30万元以上,加上其他论文和后续发表费用,明显“入不敷出”。而面上项目的预期成果往往要求1~2篇一区论文,单篇成本甚至接近50万元,如今面上项目的平均资助额度也降至50万元左右。

最终,科研人不得不面对“基金资助覆盖不了实验成本”的尴尬现实。更令人无奈的是,为了提升中标率,申请者需提前投入大量资金开展预实验,一旦申请失败,这些投入便成为“沉没成本”。有青椒坦言:“我每月工资不到1万,但预实验已经自费花了十几万,压力大到失眠。”

这种“投入远高于回报”的倒挂现象,不仅消磨科研热情,更极易催生学术不端的恶性循环。经费有限的情况下,版面费、实验耗材都要自己贴钱,为考核“通关”,一些人不惜铤而走险学术造假。

横向抵扣,比拼“钞能力”?

纵向不够,横向来凑。当国自然项目难以企及时,横向课题成了高校教师的“救命稻草”。如今还有一些高校出台新政策:横向项目,可替代国家级项目评职称

高校教师,集体“倒贴做科研”?
图源小红书

然而,横向课题的本质是商业合作,其逻辑与科研工作南辕北辙。科研追求严谨与创新,但横向项目往往以甲方需求为导向。一名工科教授吐槽:“甲方要的是一套能快速落地的系统,哪怕毫无创新,甚至技术落后,你也得照做。”这种矛盾导致科研人不得不在“学术理想”与“商业妥协”之间反复横跳。项目管理亦是另一重挑战。科研以成果为导向,而横向项目需严格遵循甲方的预算与时间节点。一名转型做横向项目的青年教师感慨:“我白天和甲方开会扯皮,晚上熬夜改方案,感觉自己像个销售,早已忘了怎么做研究。”

这种身份与思维的撕裂,让许多教师身心俱疲。

按说不同老师各有所长,评价标准不做“一刀切”算是好事。而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横向项目的经费门槛逐年飙升。一个国家级项目对标的横向项目经费标准,从几十万已经涨到了100万、300万,乃至800万……

高校教师,集体“倒贴做科研”?
社交平台关于“横向经费水涨船高”的讨论

高校教师,拼到最后,比的不是学术科研能力,而是比拼“钞能力”?

“游戏规则”,亟待重构

高校教师的焦虑,不仅源于经费压力,更来自评价体系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

“只是现在认,我评职称的时候还认么?金额会不会提高?也是未知数。”

尽管“破五唯”口号响亮,但现实中,反而演变为“五唯+X”的新枷锁。青年教师发现,“游戏规则”愈发模糊:论文分区、项目级别、横向经费、教学课时……每一项都可能是晋升路上的绊脚石。

这种不确定性直接导致科研目标的异化。为了满足考核,教师不得不追逐短平快的成果。例如,放弃需要长期投入的基础研究,转向易发论文的热门领域;或是将一篇研究拆分为多篇灌水文章。更悲哀的是,高校里本应自由的学术探索,逐渐沦为“计件打工”。

“倒贴科研”看似荒诞,实际上是教师们在多重压力下的无奈之举。若放任这样的现象愈演愈烈,只会落得科研成果“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结局。长期下去,实际成果寥寥无几,科研资源与科研人的青春被白白浪费、科研生态全面崩坏……游戏规则,亟待重构。要打破“倒贴科研”的困局,局部的修修补补治标不治本,仍然需要系统性的改革。

首先,科研经费分配亟待优化。前不久,国自然已经公布2025年预算:涨近31.43亿!2025国自然基金预算“增幅”“增长额”皆迎5年来新高。尽管“蛋糕”变大,但科研人员能否分到更大份额,仍取决于资助政策导向与人才布局的博弈。预算涨了,经费分配成了关键,期待国自然面上、青年C类等项目资助额度能够提升,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使其与科研成本同步增长。对于初出茅庐的青年学者,院校单位也应当及时保障科研启动经费的到位,或是设立“风险基金”覆盖早期实验成本,降低青年教师个人垫资压力。

图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其次,学术评价体系亟待重建。推行分类考核评价,例如,对基础研究延长考核周期,认可横向项目的工程价值,而非单纯以经费数额衡量。然而,这种改革推行过程中涉及多方利益权衡,实际上阻力重重,可谓任重道远,需要管理者、政策执行者与科研共同体的齐心协力。

对广大高校教师而言,科研本应是探索未知的纯粹旅程,而非一场“贴钱求生”的残酷游戏。唯有让制度更人性、评价更科学、环境更宽松,才能让高校教师重拾学术初心,真正“为往圣继绝学”。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蔚青学者说,作者:与你同行的

文字来源于网络。发布者:锦鲤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ndaicb.cn/6729.html

(0)
锦鲤财经的头像锦鲤财经
上一篇 2025年5月9日 下午5:00
下一篇 2025年5月9日 下午5:00

相关推荐

  • 不造车的 B 站,在车展 C 位

    汽车行业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流行一轮“为年轻人造车”的风潮。当下,行业就已经明显进入了存量竞争阶段,国内汽车产销量的增速逐年下降。“新鲜出炉”的年轻人们,自然而然就成为了车企争抢的“新的增量”。 但车企往往会错误地认为,年轻人买车只要便宜就行。比如,哪吒汽车曾推出过一款 17.88 万元的纯电跑车哪吒 GT,声称是“年轻人的第一台跑车”。结果市场并没有为此买账…

    2025年4月29日
    1400
  • 自贡灯会,简直就是一门暴利生意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劲旅网,作者:陈杰,编辑:壮壮 一 劲旅君不久前去四川自贡考察一圈。 自贡是中国传统非遗彩灯的发源地之一,一年一度的自贡灯会这两年更是炙手可热的网红打卡地。 在劲旅君固有的印象里,非遗彩灯这种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就和京剧等所有非遗文化一样,美是美,好是好,大部分时候在市场上却是“叫好不叫座”,属于被国家小心翼翼供养起来有序传承的文化瑰宝而…

    2025年4月26日
    2000
  • 校友夫妇一次性捐赠10亿元,支持复旦大学建立学敏高等研究院

    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来临之际,复旦大学材料系高分子专业1985级校友李平、历史学系1986级校友廖梅夫妇决定为母校一次性捐赠10亿人民币,支持建设复旦大学学敏高等研究院。 据“复旦大学”微信公众号4月23日消息,学敏高等研究院定位为世界顶尖的自然科学领域高水平基础研究和交叉研究机构,以交叉性、前沿性、国际化为建设宗旨,致力成为世界顶尖的科技创新策源地,为国…

    2025年4月24日
    2400
  • 《雷霆特攻队》,重振漫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读娱,作者:零壹,原文标题:《〈雷霆特攻队〉:把烂摊子打包带走,同时上一道开胃小菜》,题图来自:AI生成 4月30日,漫威新片《雷霆特攻队*》提前北美三日在中国市场上映。虽然这部新片不算漫威电影的一线大作,但从“漫威电影宇宙”的发展角度来看,却是带有阶段性转折点意义的。 最重要的两点是,《雷霆特攻队》是漫威电影宇宙“第五阶段”的最后一部电…

    2025年5月3日
    1000
  • 即时零售终极之战

    电商即时零售战场上,来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玩家。 4月30日,淘宝天猫旗下即时零售业务“小时达”宣布正式升级为“淘宝闪购”,并联手饿了么,共同加大补贴。 淘宝闪购原计划在五一期间按城市陆续开通业务。但今日(5月2日)联合网获悉,原定于5月6日全量上线的即时零售服务“淘宝闪购”已经提前全量上线。 据有关人士透露,目前淘宝闪购各项业绩数据均超出内部预期。有媒体报道,…

    2025年5月3日
    10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