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校召开教师赴科右前旗扶贫支教座谈会[11/26]
- · 张树庭副校长出席中国—东盟电视周视听传播峰会[11/26]
- · 我校举办学生党支部建设成果展示暨学生党支部书记专题培训会[11/26]
- · 新华社赴我校开展2021年校园招聘宣讲[11/25]
- · 廖祥忠书记出席北京冬奥会大学生体育记者训练营会议[11/25]
- · 我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获批延期四年[11/24]
- · 我校学生在2020年度“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大赛北京赛区喜获佳绩[11/23]
- · 我校举办第二届“声动金秋”朗读决赛暨颁奖典礼[11/20]
理论演进、认知区隔与社交危机:中国电视批评60年
作者: 朱婧雯 [1] 欧阳宏生 [2]
关键词: 电视批评 技术变革 价值回归
摘要:我国电视批评的发展依托于媒介环境与理论体系双重维度的完善.在历经60年以电视为主体的技术流变中,中国电视批评经历了萌芽、壮大以及学科化发展、网络融合探索以及面对新新移动社交媒体的再调整.以互联网诞生为界,我国电视批评的内容逐渐区隔为学理性与大众式电视批评,且在社交主导的移动自媒体语境下凸显专业与大众之间面对电视文化、电视艺术的认知审美“鸿沟”.当前我国电视批评既要将对象视野拓展到网络空间中的视频作品,又要将传统理论体系中的电视批评方法与批评范式融入社交导向的网络社群电视批评话语体系,是应对社交属性成为媒体标配、植入式营销侵蚀批评内涵危机的一种价值回归路径.
上一篇: 人文主义传播研究的典范:杜威艺术传播思想的内涵、意义及当代价值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