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校召开教师赴科右前旗扶贫支教座谈会[11/26]
- · 张树庭副校长出席中国—东盟电视周视听传播峰会[11/26]
- · 我校举办学生党支部建设成果展示暨学生党支部书记专题培训会[11/26]
- · 新华社赴我校开展2021年校园招聘宣讲[11/25]
- · 廖祥忠书记出席北京冬奥会大学生体育记者训练营会议[11/25]
- · 我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获批延期四年[11/24]
- · 我校学生在2020年度“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大赛北京赛区喜获佳绩[11/23]
- · 我校举办第二届“声动金秋”朗读决赛暨颁奖典礼[11/20]
传统化回归与螺旋式升级:论互联网时代传媒艺术审美活动的转向
作者: 周建新
关键词: 传媒艺术 互联网 审美活动 机械化 数字化
摘要:传媒艺术自诞生以来,从传播载体角度观察,有两个标志性的时间节点,一是摄影术的诞生,二是互联网的出现.前者标志传媒艺术族群出现并进入机械化时期,后者宣告传媒艺术数字化时期的开启.从传统艺术到传媒艺术机械化时期,再到传媒艺术数字化时期,艺术的审美活动出现了明显的转向.具体而言,可以从审美创造、艺术文本和审美受众三个层面来分析.第一,从审美创造层面看,审美活动的转向主要体现为两方面:一是审美创造主体的社会分工由自由性到专业性,再到反职业性;二是传播介质由“人的延伸”到“技术崇拜”,再到“人的回归”.第二,从艺术文本层面看,审美活动的转向主要体现为两方面:一是文本形式由类型到类型化,再到反类型化;二是艺术真实由模仿现实到客观纪实,再到虚拟现实.第三,从审美受众层面看,审美活动的转向主要体现为两方面:一是审美心理由小众化的遵从到大众化的盲从,再到分众化的随从;二是审美体验方式由“虚静”式旁观到主动参与,再到沉浸式体验.综合比较这两次大审美转向,与传统艺术和机械化时代的传媒艺术相比,互联网时期的传媒艺术审美活动,既非断崖式的转折,也非直线式的上升,而是在保持审美连续性的同时,还呈现出向传统艺术“回归”的趋势,可将其称之为螺旋式“升级”.
上一篇: 类型、方法、主题的交互相关:“直接电影”再研究
下一篇: 意义生成与语境建构:“语域”视阈下传统文化类节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