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校教师入选2018—2019年度高校与新闻单位互聘交流“双千计划”[12/02]
- · 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中期检查会议在我校召开[12/02]
- · 中国传媒大学校友工作办公室重庆联络处成立[12/02]
- · 党委宣传部召开2018-2019年度优秀学生记者表彰大会[12/02]
- · 我校老教授协会召开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9年年会[12/01]
- · 我校召开教学评估与督导工作座谈会[12/01]
- · 刘延平副校长出席2019第四届博鳌国际旅游传播论坛[11/29]
- · 我校与海宁市共同主办中国短视频产业高峰论坛[11/28]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所获学位、目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 ,在文稿的首
...
从中老年表情包看网络空间的群体身份区隔
作者: 黄钟军 [1] 潘路路 [2]
关键词: 网络空间 社交媒体 中老年表情包 身份区隔
摘要: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裹挟着信息传播媒介的变革不断加速,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微媒介的进一步普及促使人际交际的方式与内容愈发日新月异,“非语言表达方式”——表情包正日渐成为后现代语境盛行的网络空间内最具代表性的信息传递新样式.在多元文化碰撞融合的互联交际过程中,表情包以其开放式编辑、病毒式传播等特点不断催生着个体的自我分化,进而衍化出颇受一般意义上的中老年群体乃至年轻世代欢迎的“中老年表情包”,但该表情包本身的特质却与年轻网民使用表情包的审美癖好和用户习惯迥然不同.在这种悖论性的使用背后是年轻人与中老年群体身份认同的区隔,以及源于掌握网络话语霸权的年轻世代对中老年表情包使用群体的嘲讽、排斥与放逐.
上一篇: 文化生产与审美生成:论网络社会的“流动空间”运作逻辑
下一篇: 圆融反复:论中国传统超验时空观对当代影视表达的影响